以价值引领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源头活水”
作者 李瑞婷
发表于 2025年9月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工程教育作为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主阵地,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交汇点和出发点,天然承担着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中国工程教育百余年的历程为新时代的新工科教学改革厚实了基础、储备了能量,面向未来的新工科课程思政核心要义在于“守正创新”,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坚定工程技术人员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和信念。“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通过价值观塑造深刻影响工程人才的创新行为与伦理决策,进而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并源源不断输送新时代的卓越工程师们是新工科课程思政守正创新教学改革的履责于行。

立德树人:新工科课程思政的核心意蕴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程教育,学生在掌握知识、先进技术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代中国工程教育从起步之初就担负着兴学强国的历史使命,而新时代的新工科始终秉持立德树人之根,所以新工科与课程思政在培才育德的内涵中本属“一元”,新工科从提出之时就已经蕴含了课程思政的本质,可以说课程思政是新工科“新”的应有意义之一,是新时代工程教育的有力内核和内在动力,避免迭代升级中的“颠覆性改变”,需要坚定的政治引领。家国情怀的使命与德行在新工科课程思政的全过程中生成、深化并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开花结果。

新时代教育强国征途中的新工科建设在实践和理论研究相互助推中不断革新。新时代以来,新工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专业知识教授与价值观塑造同频共振的实践与研究呈显著上升趋势,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新工科课程思政必须紧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际需求,立足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守正与创新。课程思政内生于新工科自身,而不是“贴标签”“硬融入”而来。从这一观点出发,新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扎根自身,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立足,从立德树人的根本出发,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