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的仙话传说,起源很早。通过《山海经》中绘声绘色的记述,我们可以知道西王母有时住在玉山,有时住在昆仑之丘,是一位神奇的传说人物。其半人半兽的形象显得颇为夸张,很可能是母系社会女性首领的打扮写照。《西山经》说:“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帝也就是天帝,是传说中的众神之界。西王母在《山海经》中虽然是人而不是神,但住在昆仑仙境而且有三青鸟为其取食,已经具有明显的神化倾向。西王母居住的昆仑之丘称为帝之下都,已成为登临升仙的重要途径。
随着《山海经》的传播和昆仑仙话的广泛流传,西王母的神化倾向日益明显。特别是经过先秦时期崇尚神仙的文人方士们的加工润色,西王母的身份变得更为尊贵。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已由穴居野处的传说人物演变成了雍容神秘的女王。到了秦汉时期,西王母已经成了昆仑山上掌管长生灵药的女神。后来广为流传的昆仑仙话又进一步提升了西王母的地位,让其成为仙界的主神。
迄今所见西汉以前文献中,西王母一直被描述为独立“穴处”,可知早期的西王母本是孤独无偶的形象。随着西王母神话传说的流行,有人虚构了东王公的传说,使之与西王母相配,成为配偶神。这与汉代流行的阴阳观念有一定的关系。譬如伏羲、女娲是阴阳相合,西王母和东王公当然也不能例外。
汉代已经有东王公的画像,但出现较晚,是东汉晚期才有的。在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中,西壁画像刻画了西王母,东壁画像就刻画了东王公,都位于山墙的锐顶部分第一层画面,象征着高居于仙界的尊崇地位。通过这些出土的汉代画像,可以知道在流行的昆仑仙话中,东王公已经成为西王母的配偶神,已经被社会各阶层所认可,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信仰崇尚。
从传世文献看,所谓汉代东方朔撰写的《神异经·中荒经》对西王母和东王公就有记载:“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神异经·东荒经》又说:“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神异经》宣扬的仙话色彩很浓,迎合了求仙活动的需要,很明显应是方士之流所为。
东方朔是汉武帝时候与仙话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位大臣,《史记·滑稽列传》对东方朔有介绍,说他是齐人,好古传书,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可知东方朔善于著述。可是《神异经》并非东方朔撰写,而是六朝文人伪托东方朔之名虚构的仙话故事。胡应麟等人指出,《神异经》很明显是假托之作。《四库提要》认为:“朔书多出附会……观其词华缛丽,格近齐梁,当由六朝文士影撰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