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夕
〔唐〕李商隐
草下阴虫叶上霜a,朱栏迢递压湖光b。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c。
注释:
a 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南朝宋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
b 迢递:连绵不绝。唐杨巨源《送绛州卢使君》:“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c 姮(héng)娥:即常娥、嫦娥。传说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而奔月,为月神。《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评析】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月夕即中秋月夜。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诗的开篇描写月下秋景。“阴虫”“霜”点明中秋时节,而夜色中秋虫和霜露都可察见,暗示月光的皎洁、明亮。“朱栏”一方面描写美好景致,一方面以曲折绵长的栏杆,暗示诗人无限的思念。古人诗词中,“栏杆”大多与情感有关,正如晏殊所言“凭阑总是销魂处”(《踏莎行》)、李煜感叹“独自莫凭栏”(《浪淘沙令》)。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5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