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路温舒传》
昭帝崩a,昌邑王贺废b,宣帝初即位c。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
【注释】
a 昭帝:西汉昭帝刘弗陵,武帝刘彻的少子。崩:皇帝死。
b 昌邑王贺:汉武帝孙刘贺。汉昭帝死后,刘贺即位,不久被废黜。
c 宣帝:汉武帝曾孙刘询。
【译文】
汉昭帝驾崩,昌邑王刘贺被废黜,宣帝刚刚登上皇位。路温舒呈上奏章,谈应该崇尚德治减缓刑罚。他的奏章说: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a,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b,而文公用伯c;近世赵王不终d,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e。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f,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g,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h,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i,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j,股肱汉国k,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l,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注释】
a 无知:公孙无知,春秋时齐国人。齐襄公无道,他杀襄公自立,亦为国人所杀,齐桓公于是归国即位。
b 骊姬:春秋时晋献公的宠妃。她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因此设法逼死太子申生,又赶走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后来重耳在秦国帮助下回到晋国,掌握了政权。
c 文公:指晋文公重耳。伯(bà):通“霸”,称霸。
d 赵王:指高祖宠姬戚夫人所生子如意,高祖死后,如意被吕后毒死。
e 孝文:汉文帝刘恒,原为代王。汉惠帝死,太后吕雉专政,吕氏家族中许多人封王封侯,吕后死后,他们图谋作乱。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消灭诸吕势力后,迎立刘恒为皇帝,庙号太宗。
f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g 赤子:刚出生的孩子。
h 囹圄(líng yǔ):监狱。
i 即世:逝世。
j 大将军:指霍光,武帝临终前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幼主昭帝。
k 股肱:指辅佐,捍卫。股,大腿。肱,胳膊。
l 亡(wú):无。
【译文】
“我听说,齐国有公孙无知的祸乱,齐桓公才得以兴起;晋国有骊姬的作难,晋文公才得以称霸;近世赵王不得善终,吕氏家族作乱,孝文帝才成为太宗。由此看来,祸乱的发生,其实是为圣明君主的即将出现开创了条件。所以齐桓公、晋文公扶助弱小的国家,振兴衰败的旧业,尊崇周文王、武王的业绩,恩泽施于百姓,功德惠及诸侯,虽然赶不上三代圣王,但天下都归服于他们的仁德了。文帝有深远的思考和崇高的道德,以秉承上天的旨意,崇尚仁义,减省刑罚,开放关卡、桥梁,远近一视同仁,尊敬贤臣如同尊敬贵宾,爱护人民如同爱护婴儿,用宽恕之心考虑觉得心安的事,才在四海之内施行,因此监狱里没有犯人,天下太平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