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被表扬
康女士是一位学习力很强的妈妈,儿子小筐出生之前,她就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类图书,希望给小筐的成长提供科学的支持。现在小筐已经10岁,上小学四年级。在小区里,康女士是名人,家长们遇到教育难题都来请教她。但是前不久,她自己遇到了难题。
“小筐是个很奇怪的孩子,不喜欢表扬。”前来咨询时,康女士讲述自己的烦恼,“别的孩子听到家长的表扬都很开心,做事的积极性倍增,有时做了好事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家长,求取表扬。但是小筐很奇怪,我表扬他某件事做得好,他并不怎么开心,只是礼貌性地点点头,表示听到了。更奇怪的是,接下来他就不喜欢做这件事了,经常半途而废!”
比如,小筐6岁时喜欢玩篮球,在家练习运球,开始时只能连续运球5次,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能连续不断地运球100次。康女士表扬:“你太厉害了!这是你持之以恒、刻苦练习的结果。加油!”第二天,小筐就把篮球踢到床下,再也不玩了。
小筐的数学考了满分,康女士按照书里写的方法,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妈妈注意到,你每天放学回到家总是先做作业、后看电视,这样的自律非常好,说明你很有责任感。如果你保持这样的自律,以后还会取得好成绩。”没想到,此后小筐放学不是看电视就是读课外书,不再先做作业。
康女士大惑不解,多次与小筐沟通,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但小筐说不清楚,只说三个字:没意思。于是,康女士就找到我咨询。
在许多家庭教育普及读物中,表扬被视为关注孩子、激励孩子、固化孩子的正面表现的教育手段,原则是多表扬过程、少表扬结果,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好行为延续下去。殊不知,表扬的原则不止这一条。
我告诉康女士:“家长表扬孩子时,千万不要借题发挥,否则适得其反。您总想借表扬之机点拨点拨小筐,传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这样很容易破坏他做事的内驱力,导致他半途而废。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