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永远是个快乐的青年
作者 江心
发表于 2025年9月

他是一名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也是用一生诠释赤子情怀的游子。

2025年6月14日,著名音乐人陈彼得在四川成都安详辞世,享年82岁。有人说,他的歌比人红,一曲《阿里巴巴》让中国台湾音乐圈变了天;有人说,他把家国情怀融进了骨血里,一曲《归雁》道出无数游子的心声;有人说,他是被音乐耽误的厨神,一碗四川担担面抚慰了无数都市夜归人……

曲未终,人不散。陈彼得离开了,把来不及发表的新专辑留在了人间。这是一份遗憾,却又何尝不是一种别样圆满?成都巷子里少了一位弹吉他的瘦老头,天堂却多了一曲深情隽永的《一剪梅》。

乡音不用刻意学,那是骨子里的一种本能

1943年8月12日,陈彼得出生在四川成都,原名陈晓因。父亲是广东潮阳人,曾是一名空军飞行员;母亲是成都人,知书达理,温婉贤淑。5岁时,陈彼得跟着父母前往中国台湾,弟弟在外婆的要求下留在成都,一家人骨肉分离。

故乡,成了陈彼得难以回去的远方,他的心头从此多了一份抹不去、散不开的乡愁。“台湾小吃和我们成都小吃不能比啊,担担面要加秘制芽菜,那是成都春熙路的味道……”母亲操着一口四川话,常常念叨着成都有多好。陈彼得时不时会想起离开成都时,母亲往他口袋里塞的那块成都椒盐酥,直到快捂坏了,他才舍得吃掉。

四川话“晓因”和“乡音”非常相似,每次母亲喊他,陈彼得总觉得是故乡在召唤他。在台湾眷村长大的他讲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他说,乡音不用刻意学,那是骨子里的一种本能。

父母希望陈彼得成为一名工程师,按照父母的意愿,他考入台湾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那个年代,西方摇滚乐盛行,陈彼得的音乐天赋被甲壳虫、猫王、鲍勃迪伦唤醒,他会唱数百首英文歌,还会自制电吉他和同学组乐队,去歌厅当驻唱。顺应潮流,他给自己取了这个时髦又好记的艺名——陈彼得。

痴迷于音乐的陈彼得,最终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大学毕业后放弃去民航上班,开启了音乐创作之路。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陈彼得的命运,也让台湾乐坛变了天。

那个收音机和磁带一统江湖的年代,甜美情歌盛行,陈彼得大胆创新,率先将摇滚、R&B融入中文歌,1979年他创作歌曲《阿里巴巴》,成了迪斯科时代的标志性神曲,街头巷尾人人传唱,“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

1981年,陈彼得创作《一剪梅》,歌手费玉清因此红透半边天,之后他还陆续写下《几度夕阳红》《迟到》《一段情》《冬天里的一把火》,成就“一首歌捧红一名歌手”的神话,高胜美、凤飞飞、欧阳菲菲和徐小凤等歌手都因演唱他的歌曲登上事业巅峰,陈彼得因此被誉为“台湾流行音乐教父”。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