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多巴胺旅行
作者 唐小杰
发表于 2025年9月

盛夏时节,当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田翻涌成一片紫色波浪,当青海湖畔金黄的油菜花田在碧蓝的天空下摇曳生姿,当新疆喀赞其老城的蓝色房屋在炽热的阳光中幻化成童话般的梦境,一种无需言说的愉悦感便从心底升腾而起。这不是魔法,而是多巴胺在我们大脑中跳跃的痕迹。

科学研究表明,鲜艳饱满的色彩能刺激大脑释放这种“快乐因子”,让人感到兴奋与幸福。于是,“多巴胺旅行”在夏天悄然兴起——人们不再满足于寻常风景,而是追寻那些能点燃视觉、唤醒情绪的极致色彩天堂。

湖北英山四季花海堪称国内多巴胺旅行的先锋之地。每到盛夏,这里便化作一块巨大的调色板:紫薇红如火焰般蜿蜒铺满山丘,与天空蓝的背景碰撞出令人心颤的对比;落日时分,暖橙色的光芒温柔地包裹整片山野;冷泉在阳光下折射出清冽的白色,邀人沉浸其中消解暑气。除了静观,这里还提供众多色彩缤纷的游乐项目——明黄色的卡丁车、翠绿色的滑草道、彩虹色的旋转飞椅,让快乐在动态中迸发。

向西而行,贵州用另一种笔触绘制多巴胺画卷。这里的“绿”是驰名全国的生态底色——森林覆盖率高达63%左右,在毕节拱拢坪国有林场或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中深呼吸,满目苍翠如清凉剂注入肺腑。但贵州的色彩远不止于此:黔东南的岑丰梯田在夕阳下流淌着熔金般的橙黄,安顺十里荷廊的千亩粉荷则晕染出温柔意境……这片土地,将大自然的美化作治愈心灵的色谱。

海滨之城青岛,则将多巴胺美学融入城市肌理。一条经典的“多巴胺Citywalk”路线从栈桥启程:西陵峡一路的蓝海与绿树构成清新背景板,八大峡广场的几何景观在阳光下闪烁出明快色泽。转向老城,大学路的网红墙朱红耀眼,信号山俯瞰下的红瓦建筑群如波浪般起伏——有旅行者巧妙借鉴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对称构图,拍出复古的视觉大片。当夜幕降临,明月山海间不夜城瞬间点亮,海洋主题的蓝、雨林主题的绿、科技主题的银在灯光中流转,将色彩盛宴推向高潮。

香港与新加坡,也是多巴胺释放的舞台。香港的霓虹美学直击人心,坐在Big Bus 敞篷观光巴士上游览,红色出租车、黄色灯牌、紫色广告牌在夜幕中流淌成河。新加坡旧禧街警察局的927 扇彩虹窗,在阳光下折射出糖果般的梦幻光泽;滨海湾花园的“奇幻花园”悬挂着上万朵鲜花,踏入其中仿佛跌入印象派的画卷。

英国更是将色彩游戏玩转于街巷之间:布莱顿的海滨涂鸦墙自由奔放,曼彻斯特北角的壁画用明艳色块讲述工业历史,伦敦塔隧道甚至鼓励游客亲手喷涂,成为流动的集体艺术展。而每年夏季举办的布里斯托UPFEST 涂鸦节最为疯狂——数百位艺术家以整个街区为画布,创造出让人心跳加速的视觉景观。

类似的多巴胺旅行目的地还有很多,当我们扎进这些色彩炸裂的地方,大脑中的快乐因子瞬间被激活。这正是多巴胺旅行的精髓:通过色彩与世界重建联结,让眼睛与心灵同频共振。

多巴胺旅行呼应了人类对情绪疗愈的深层渴求。当生活的调色板被琐碎稀释成灰白时,不妨踏上追寻色彩的旅程,重新点燃我们感知美好的神经。因为世界的饱和度,终将治愈生活的灰度。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