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明尊卑,别贵贱”是社会的基本秩序。然而,有人却铤而走险,企图通过冒充贵族来实现阶层跃升。

在经典古装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有一个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情节:康熙微服私访的消息传开后,竟有一伙人假冒康熙及其随行团队,四处招摇撞骗。这伙人恰巧被出宫寻找康熙的宜妃等人撞见,为揭穿骗局,宜妃心生一计,巧妙地用满语同闻讯赶来“救驾”的地方官员交流,让官员发现眼前的“康熙”对满语一窍不通,由此识破了假身份……剧中桥段让人捧腹大笑,也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古代的普通百姓真的能通过冒充贵族的方式,实现阶层跃升吗?


其实,历史上的确有这种荒唐事情,只不过和电视剧情一样,冒充者的身份很快就被揭穿了。
湖北假光绪事件 严格的“身份证”制度
1898年光绪皇帝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软禁于中南海瀛台,生死不明,便给了有心人可乘之机——冒充光绪。清代刘禺生的《世载堂杂忆》中就记载了一个长相酷似光绪帝的人,假扮皇帝在湖北招摇撞骗。在张之洞的《拿获悖逆惑众匪犯审明惩办折》以及《汉报》《申报》等报刊上,对此事也有详实记载。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湖北武穴市田家镇内,一伙人因硬闯一家被官府封禁的青楼而被官兵控制,为首青年自称是来自京城的“某高官”,他的衣着谈吐很有“皇亲国戚”派头,当地官员不敢得罪,几经辗转后押送到省城,并向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报告。
这位青年被关到江夏县监狱后,监狱长赵庆颐立马认出了他,并说自己七八年前曾在京城得罪了某个宗室,是他帮自己解了围。有了这番“证词”,青年“贵人”的身份被坐实,湖北官场上下都觉得他至少是王公级别的大人物。
青年因此嚣张起来,在狱中开始以“天下一人”“寡人”自称,引得来狱中拜见的人络绎不绝,“光绪帝秘密来到湖北”的消息也不胫而走,甚至后来他还在狱中给张之洞等人下了一道“圣旨”。
张之洞得到消息后不知所措。一方面,他只见过年幼时的光绪帝,狱中之人到底是不是光绪帝他无法确认;另一方面,光绪帝被软禁在瀛台后就没有了消息。若真是逃到湖北,此事牵扯之大,恐怕连他这个湖广总督也难以全身而退。为求稳妥,张之洞召集湖北巡抚于荫霖及布政使、按察使等要员,准备进行一场“四堂会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