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藏/城堡/方言/小巷
作者 向玉婷 川口那小子 郭晔旻 nikonikoni
发表于 2025年9月

透过长卷,我们能看到刘禹锡和黄庭坚在精神品格上的一脉相承, 这种百折不挠、不改初心的精神绵延千年,从未消失。

黄庭坚草书《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在文学史上,黄庭坚与苏东坡并称“苏黄”。在书法史上,他又与苏东坡、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存世书法作品约有120件,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收藏的草书《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绢本长卷,就是他的代表作。

竹枝词原是巴渝一带的民歌,又称竹枝、竹枝曲、竹枝歌等,唱的时候,以鼓、笛伴奏,声调婉转动人,内容以歌咏地方风土、男女相思和思乡之情为主。唐朝时期,诗人刘禹锡首次将这种民间歌谣转化为诗歌体裁。此后,白居易、杜牧、苏轼等文人均有仿作,进一步推动了这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黄庭坚对竹枝词有特殊嗜好。据文献记载,他不仅先后创作过四组竹枝词,还特别喜欢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他在《跋刘梦得竹枝词》中,就对刘禹锡的竹枝词给予高度评价:“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昔东坡尝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刘禹锡一生三次被贬,黄庭坚的经历与之相似,也曾多次遭遇人生挫折。或许是知音相惜,黄庭坚一生最喜欢书写刘禹锡的诗词,天一阁博物院所藏的草书《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卷就是其中之一。

此卷最早是由寓居浙江宁波的大收藏家朱赞卿先生所藏,1979年朱赞卿将其捐赠给天一阁。全卷长182.1厘米,宽30厘米,共283字,用笔流畅,奔放雄健,如龙蛇奔腾之势,卷中破损残缺难以辨认者有37字。卷引首是明末清初书法家闵声书写的隶书“墨酣笔舞”,款署“八十三翁闵声仿蔡中郎笔”,卷后有浙江著名书画家徐邦达和沙孟海的鉴跋,以及陈从周的观款。

据专家考证,这件作品是黄庭坚晚年所作。通常来说,用毛笔在绢本上写草书并非易事,而此卷字径相对黄庭坚的纸本作品而言,普遍偏小,笔画也不够流畅,有些字甚至有点草率,卷中几乎每一行字都沿着中轴线进行程度不等地左右摆动,在笔画处理上有点像草稿。所以有专家推测,黄庭坚书写此卷时,可能使用的是一支劣笔——黄庭坚晚年生活窘困,有时只能用最便宜的鸡毛笔来书写,这种鸡毛笔后来因黄庭坚的使用声名鹊起,世人称之为“山谷鸡毛笔”。

维安登城堡

维安登城堡是卢森堡现存规模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于11世纪在罗马要塞遗址之上建造而成,现内部设博物馆展示历史文物,并兼具卢森堡国家元首接待外宾的功能。

在卢森堡大公国东北部,一座气势恢宏的石砌城堡仿佛自山岩中生长而出,巍然屹立于乌尔河谷陡峭的山脊之上,这便是维安登城堡。

维安登城堡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1世纪,最初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军事要塞,后来维安登伯爵家族在此基础上建造了城堡。13至15世纪,城堡两度易主,先后被卢森堡伯爵和拿骚家族所有,成为当时欧洲重要的权力中心。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