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食品:心血管代谢健康的“隐形杀手”
作者 程景民 党煜雯
发表于 2025年9月

在现代饮食结构中,超加工食品日益普遍,其摄入量增加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呈现显著关联,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超加工食品指经过多级工业加工、含多种食品添加剂(如乳化剂、人工香料等),且天然营养成分构成发生显著改变的食品,常见的有包装零食、碳酸饮料、速食面、糖果和即食肉制品等。此类食品通常富含糖分、钠盐、不健康脂肪及人工添加剂,而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低。

国际期刊《循环》近期刊登的一篇系统综述中指出,超加工食品的高摄入量与心脏代谢性疾病风险存在直接关联。当超加工食品在每日总能量摄入中占比达到10% ~ 15% 时,个体发生心血管事件、糖尿病、肥胖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将增加21% ~ 66%。潜在机制包括:其一,多数超加工食品属于高饱和脂肪、高添加糖和高钠食品,易导致能量过剩;其二,工业加工破坏食物天然结构,加速消化道吸收,干扰血糖稳态与食欲调节。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