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奥秘
作者 赵小芳
发表于 2025年9月

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有效管理对于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检测中的两大核心指标,能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人体血糖波动的真相

人体的血糖水平并非恒定不变,会随进食、运动等日常活动呈现动态波动。进食后,碳水化合物经消化系统分解为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急剧升高。此时,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一方面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使血糖逐渐回落至正常范围。若此过程中出现延迟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则会引发餐后高血糖。

人体在运动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需求迅速增加。交感神经兴奋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进而加速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释放入血。同时,肌肉细胞会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以直接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供能。运动后,随着能量消耗的减少,胰岛素敏感性逐渐恢复,血糖水平随之迅速下降。若运动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引发运动性低血糖。

血糖剧烈波动对血管的损害程度远超持续高血糖。当血糖浓度骤升时,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高糖环境,会导致一氧化氮合成减少、血管收缩因子分泌增加,进而引发血管痉挛与内皮功能障碍。长期波动还会激活蛋白激酶C 通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胶原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炎症反应也是血糖波动的严重危害之一。高血糖状态可诱导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激活核因子kB 信号通路,促使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 6等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