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雨燕环志:守护候鸟迁飞通道
作者 王晓光
发表于 2025年9月

在地球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候鸟以独特的迁徙习性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生态画卷。它们年复一年,跨越千山万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往返,形成了固定的迁飞通道。中国作为世界上鸟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4 条重要的候鸟迁飞通道,颐和园雨燕环志工作便是守护这些迁飞通道、保护候鸟生态的重要实践。

候鸟迁飞通道与中国的角色

目前,全球共有9条主要的候鸟迁飞通道,其中有4条穿越中国,这不仅是中国地理位置独特性的体现,更是全球候鸟保护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山川湖泊、草原湿地星罗棋布,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安全的繁殖地和适宜的迁徙停歇站。

中国政府对候鸟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来保障候鸟迁飞通道的畅通无阻。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执法监管和公众教育等手段,中国为候鸟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生存环境。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候鸟保护合作,与多国签署候鸟保护协定,共同推动候鸟保护事业的发展。

颐和园雨燕环志的意义

颐和园是一座古老的皇家园林,它是北京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是北京雨燕(普通雨燕北京亚种)的重要栖息地。北京雨燕不仅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而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颐和园雨燕环志工作自20 世纪90 年代起便持续进行,至今已有20 余年的历史,成为研究候鸟迁徙规律、生活习性的重要手段。

研究迁徙规律

鸟类环志是一种根据标记个体研究鸟类生活史、种群动态及迁徙规律的科学方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