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千年不灭,我愿俯身和泥土对话
在浙江龙泉的青山碧水间,窑火已燃烧了千年。当叶晨曦站在窑炉前,听着冰裂纹青瓷在降温中发出如环珮相击的清音时,他仿佛看见祖父辈的身影在釉光中重叠。这个从景德镇陶瓷大学归来的青年匠人,正以手中的刻刀与窑火为笔,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处,书写着龙泉青瓷的新篇章。
叶晨曦的家族自清代嘉庆年间便与泥土为伴,祖父叶时金是龙泉青瓷界赫赫有名的配釉大师,父亲叶小春更以复原失传千年的冰裂纹技艺名震瓷坛。在叶家作坊里,揉泥的沙沙声、拉坯机的嗡鸣声、窑火的噼啪声,构成了叶晨曦最熟悉的童年背景音。“小时候觉得青瓷就是生活本身。”叶晨曦说,他记得奶奶用青瓷碗盛的扣肉,记得父亲在作坊里调试釉料的背影,更记得高三那年春日,母亲将青瓷梅瓶置于河畔的场景——淡青色釉面倒映着粼粼波光,远处青山如黛,那一刻,他忽然领悟了“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意境。
这种浸润在骨子里的瓷韵,在2019年叶晨曦从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毕业时化作一声召唤。面对都市的繁华与景德镇的瓷艺活力,他选择回到龙泉。他说:“这里窑火千年不灭,不是因为泥土被定格在博物馆,而是因为总有人愿意俯身和泥土对话。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