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须”与“拍马”
作者 马庆民
发表于 2025年9月

“溜须拍马”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切实际甚至虚妄地夸大、赞扬而刻意讨好、谄媚、奉承他人的行为。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词。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溜须”和“拍马”原本是两个独立的行为,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关联。

“溜须”的典故源于北宋官场一则真实的讽刺事件。宋真宗时期,宰相寇准刚正不阿,而参知政事丁谓精于钻营。一次宫廷宴饮时,寇准不慎将羹汤沾在胡须上,丁谓见状,立刻离席跪地,用丝绸手帕细细擦拭寇准胡须上的羹汤,口中还不迭地赞叹寇准的胡须漂亮。

寇准不仅毫不领情,还冷冷地直言讽刺道:“你身为朝廷重臣,却为上司拂须,这成何体统?”

丁谓这一“拂须”的谄媚举动被后人称为“溜须”,成为阿谀奉承的代名词,丁谓也因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与寇准的刚直形成鲜明对比。

“拍马”一词来源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马为“第二生命”,拥有一匹好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马的健壮与否直接象征着主人的能力。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