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字化职场”上打造人设?
作者 苗伟山 田晓丽
发表于 2023年11月

編者按:

人在职场,你给自立人设了吗?当职场菜鸟还等着被“贴标签”时,职场高手们先下手为强,主动给自“立人设”了:从“斜杠青年”“养生达人”“老干部”,到最近很火的“反卷先锋”“职场刺客”,职场人们玩得越来越花。

关于职场人设的热烈讨论也引发了一些有趣却容易被忽略的话题:受过高等教育的都市职业女性如何看待职场中的人设标签?她们选择了哪些人设?社交媒体在人设表演和性别权力关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苗伟山和香港大学的田晓丽最近探究了职场中性别、数字媒体和权力的互动关系.两位研究者访谈了48位来自北上广深、接受过大学教育、经济上能自给自足的城市中产者,试图在理论上通过人设这个概念探究社交媒体生产出的职场性别关系。通过详细分析女性如何理解自己性别和职业的关系,以微信为媒介的平台如何影响职场女性的性别实践,以及每种人设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意想不到的结果,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数字化时代职场女性所面临的性别歧视和职业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讨论空间。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的表演性社会。人设——这个被用于描述明星形象打造的概念,已经成为普通人的日常线上实践,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积极主动地经营着自己的形象。

在工作场合中,这种数字化的人设也经常被比喻成个人的品牌、名片或“身份证”,既是公司快速了解和定位员工的方式,也是个人获得关注、资源和晋升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类似“职场中,正确的人设能让你事半功倍”“职场人设,决定你的薪资和层次”“职场表演艺术家,上班自带人设”“人设立得好,职场没烦恼”等流行话题。

关于职场人设的热烈讨论也引发了一些有趣却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受过高等教育的都市职业女性如何看待职场中的性别扮演?她们选择了哪些人设?社交媒体在人设表演和性别权力关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笔者访谈了48位来自北上广深、接受过大学教育、经济上能自给自足的城市中产者,试图探究社交媒体生产出什么样的职场性别关系,女性如何理解自己的性别和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微信为媒介的平台如何影响了职场女性的性别实践,以及每种人设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意想不到的结果。

笔者发现,“人设”这个概念揭示了一种更加动态、复杂和系统性的职场互动机制。根据访谈结果,我们辨识并总结了当代中国职场女性在微信上的三种人设:

人设A:强调职业身份,弱化性别身份;

人设B:强调女性气质,弱化职业身份;

人设C:展演女性气质,通过肯定男性上司的男子气概来取悦他们。

人设A:职业女性与女汉子

被朋友戏称为典型“三高”女性(高学历、高收入和高职位)的Tracey在美国常春藤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业,进入一家中国顶尖的科研机构,领导着一个前沿实验室的整体工作。

即使在事业上自信满满,聊到工作场合中的微信使用,Tracey还是充满了疑惑:“你说,我到底应该在微信上扮演一个什么样的女性科学家角色?”

在西方文化中,大家习惯将工作和私人生活分开,对于在Facebook上添加同事也持有相对谨慎的态度。而微信作为中国的超级软件,将工作与员工的私人生活混合在一起,这对员工在微信上的自我展示以及互动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即使在海外留学近十年,回国后Tracey也马上敏锐地意识到了在工作场合中使用微信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这上面的性别展演。

与Tracey聊完几周之后,我发现她更换了微信头像,将原来的一张穿着休闲装、在旅行途中对着镜头微笑的照片,换成了一张身着职业套装、表情沉稳的职场女性标准照。

Tracey的情况并不少见,像她一样拥有着良好教育、特定专业能力并且有事业进取心的女性,往往采取人设A,即强调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弱化作为女性的性别身份。这类女性对职场往往有类似的理解,即职场是公共性的,而性别身份是私人性的,在以男性为主导的职场环境中,她们倾向于采取将女性身份与工作相分离的去性别化策略。

正如一位访谈者所说:“公司雇你来是做事的,不是做自己的。所以不管你是男是女,请把你的私人事件放到一旁,因为只有专业人士才会受到尊敬。”

职场中的人设打造不仅在于更换头像,而且包含了一系列全面的表达、行为和互动。在网络空间中,区分性别和职业身份的最重要的空间之一是微信朋友圈。一些女性受访者指出她们在微信朋友圈从不张贴任何与自己性别身份有关的内容,担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一位女性实习生说自己之前老发一些关于美容方面的帖子,这让她的男同事们认为她没其他更好的事情可做,认为她不重视工作。

正如一位20多岁的女性所言,“如果女性在职场中没有优势,为何要一直向别人强调你的女性身份呢?”

我们发现,强调专业身份不仅仅包含去性别化甚至镇压女性性别身份,而且还通过与男性特征的联系来重塑性别。例如一些女性受访者甚至尝试效仿占支配地位的男子形象,以此合理化她们的职业身份。

许多受访者使用“女汉子”这一词汇来定义像男人一样的女性(积极含义)。一个女性管理者表示,需要表现出男子气概来获得职业晋升。

本文刊登于《中欧商业评论》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