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女性比男性面临更强烈的职场不安感?女性的职场不安感缘何而起?如何打破企业和女性员工的零和博弈,缓解二者的对立关系?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李育辉教授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和访谈,将职场女性对于工作安全感的需要概括为三个层面:满足自身舒适生活需要的薪酬待遇、供给心理效用的良性人际关系和提供平等机会的晋升体系。作者认为塑造平等包容的企业制度和文化认知不仅有利于促进员工成长,还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过去几年里,笔者针对职场生涯规划、工作幸福感、个体领导力提升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发现性别差异无处不在,而对职场性别公平的诉求更是日益强烈。
人们似乎很容易把女性的性别角色和家庭角色叠加在职场角色中,因为多种角色的叠加,女性比男性面临着更高的职业安全感焦虑和更加多元化的职业安全感范畴。
安全感是个体在应对身心可能出现的危险的预感及处置状况时的有力感, 职业安全感是个人在职场中获得的信心和安全的感觉。
《202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22)显示,全球女性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男性。而领导性别调查显示,在各个行业中,女性领导角色比例均低于男性,其中在基础建设行业,女性领导者的比例仅为16%。这从侧面印证了女性在职业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既包含就业的偏见,也存在职业发展的瓶颈。
经过对数十位职场女性和应届毕业生的访谈,我们将职场女性对于工作安全感的需要总结为三个要素:待遇(满足自身舒适生活需要的薪酬待遇)、和谐(供给心理效用的良性人际关系)和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晋升体系),这也对应了耶鲁大学奥德弗(Alderfer)教授提出的ERG理论,他认为人有三种核心的需要:生存需要(Existence)、相互关系需要(Relatedness)和成长需要(Growth)。

生存需要对应的是“待遇”,随着年龄增长,年长女性在就业市场上优势下滑明显,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令她们备感压力,保住工作逐渐成为第一要务;相互关系需要对应的是“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往往意味着和睦的人际关系,并且避免被骚扰和伤害,这对于刚刚入职的年轻女性尤其重要;成长需要对应的是“发展”,在女性身上更多体现在争取平等的晋升机会,高知女性群体的成长需要表现得尤为强烈。
女性的职场不安全感来自哪里?
随着对职场人群的深入了解,笔者发现当前的职场环境似乎并没有赋予女性足够的工作安全感。
智联招聘的调查发现,2022年职场女性平均月薪8545元,相较于男性9776元的平均月薪,相差12%;在晋升方面,52.2%的女性认为“公司的晋升机会有限”,11.3%的受访者认为“照顾家庭,职场精力分散”,10%的受访者认为“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机会”;61.2%的女性曾在应聘时被问到是否婚育等问题,这一数字高于2021年的55.8%,也远高于男性的32.3%。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看到这些数字并不会觉得触目惊心,女性在职场中的弱势地位似乎也被视为理所当然。
当被问到是什么造成女性薪酬低、晋升难时,一位来自人力资源管理系的学生答道:“企业一般会把工资分成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工龄工资,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统计数字就认为女性工资低只是因为没有得到优质职位,还可能是受到绩效、工龄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一位男性受访者更进一步地提出,“有些岗位就是不适合女性从事,比如需要经常性地熬夜加班和外地出差,而因为这些较为‘恶劣’的条件,这些岗位的报酬多一点、发展机会好一点也是理所当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