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ESG,大企业如何解题才能双赢?
作者 孙凡
发表于 2023年11月

编者按:

“乡村振兴”的口号喊了多年,这个词汇也几乎进入了大部分上市公司ESG(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公司治理) 报告中。

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当然不能简单视同于“捐钱捐物捐小学”这样的“好人好事”,也不应该做成为自“贴金”“漂绿”的“眼球经济",它应该切切实实地与乡村发展需要相契合,也要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在一起。如果不是这样,企业得不到专业评级机构的好评,也越来越无法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满意。

具体怎么结合?孙凡给出了6个务实的方向。

孙凡是最早一批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金融从业者。大约20年前,孙凡在当时供职的单位一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一的安排下,为管金生的乡村研究提供协助、编制方案。此后,他曾涉足早期投资、PE投资、地产结构投资、上市公司并购等,其间,他从未停止对农村经济的关注。2015年以后,他在联众集团主持组建“欢庭”连锁运营体系,并由此开始具体地介入到乡村实践中。

我供职的第一个单位是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剛工作不久,有一天,我被当时的所长陈晓升先生叫到办公室。他问我:“管金生,管总你知道吗?”“3·27国债事件”和证券市场初年“证券教父”如雷贯耳的名声当然是每个证券从业者都知晓的。我答:“知道。”他随即指着桌上近一米高的资料说:“管总想做点乡村研究,这些材料他已经看过了,你帮助他,看看能不能形成一个方案。”原来,管先生保外就医后,组织上安排申万继续负责他的生活。

我当时研究了一段时间,发现借助乡村闲置土地应对城市养老和休闲产业需求是个不错的选项。在我心里,乡村情结的种子也就这样埋下了。

这两年,“ESG”是一个热词,它的“中国化”也在快速升温。2022年7月,深交所发布了《国证ESG评价方法》。在建构原则部分,它开宗明义地指出:要“立足本土,引入反映中国特色的ESG价值观,聚焦‘双碳’、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不少A股上市公司也已发布了ESG报告及可持续发展报告。阅读这些报告可以发现,有些公司对“乡村振兴”的理解还停留在“建希望小学”这样古早的“好人好事”阶段;而有些公司已经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做出比较有前瞻性的ESG规划与行动了。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第一个五年周期已于2022年结束。这5年中,环境变化巨大。我认为,可以从6个角度来思考企业如何链接乡村振兴,做好ESG规划与行动,实现“从绿到金”。

带动新能源、新材料在农村的应用

目前中国乡村振兴的问题是,从政府到设计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怎么造一个满足流量的网红建筑,极少从节能减排角度去通盘考虑。我认为,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不妨想想,怎么解决乡村“能源与资源孤岛”的问题,并将之与“双碳”、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

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日常化,惩罚的不仅仅是城市,乡村也真切地受到了影响。我们在安吉有个乡村度假村,旁边有一个漂流。这个漂流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夏季生意,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矛盾——村里要优先保证漂流用水,我们要自己解决用水问题。因此,我们早早就打了一口深井,缴纳了资源使用费,这些年夏季一直高枕无忧。直到2022年漫长的极端高温天气到来,上海遭遇罕见的夏季咸潮,在我们那里的表现就是——停电。由于井水要用电打上来,所以,连水也停了。停电那一晚,我们的度假村是满房的,我们的同事不得不连夜帮助客人转移到其他的酒店。也是这一年,连从未缺水的千岛湖区一些乡村都出现了需要用车拉水的情况。这些现象为我们提出一个新问题,即,乡村如何避免成为“能源与资源孤岛”,提升能源韧性?

顺着这个问题,我开始观察应对的新科技。在第一届进博会上,以色列BIE集团旗下Watergen科技公司带来的空气制水机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资源孤岛”问题。

本文刊登于《中欧商业评论》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