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专业服务,一片风险催生的商业机会
作者 孙行之
发表于 2023年11月

编者按:

ESG的风潮吹来一门新的生意——企业需要应对各方ESG压力,这就催生了大量新的服务需求。围绕着这些需求,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开始发展全方位的ESG业务。在专业信息服务机构那里,ESG意味着一片令人雀跃的商业蓝海。

在目前市场上,担当着“ESG专业信息服务商”角色的机构主要可被分为四大类,它们是:TIC机构(服务通常包括:检测、检验和认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在ESG信息服务市场形成规模之前,这四类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专业能力和固定的服务领域。

ESG改变了这种格局。几类机构从各自的领地出发,跃跃欲试于分割这片新兴的市场。

标准不统一、监管刚起步、专业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尚未确立、专业人员准入资质相对宽泛,种种因素悬而未决,这是目前国内ESG信息服务市场的状态。也正是这种混沌的状态,才能够容纳各方进入其中,催生强大的市场活力。

本文聚焦“ESG专业信息服务商”中的TIC(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对行业头部公司的业务长板及ESG服务情况作一梳理。

《中欧商业评论》做过一项小型统计,2021年,A股上市排名前50的公司中,已经有18家公司对ESG(CSR)报告作了鉴证。其中,有7家公司请TIC机构提供鉴证服务,9家公司的鉴证由“四大”承接,另有2家央企的报告鉴证方是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

不仅是在内地,在国际ESG报告鉴证这个细分市场上,也维持着类似的比例。据华测集团副总裁周璐估计,目前国际ESG鉴证市场约有40%至50%份额属于“四大”,TIC在其中占有的业务量为30%~40%。另有两成则被咨询公司占据。

鉴证是ESG专业服务的一个环节。在此之前,要做的事情很多、很深。专业服务机构能够辅助企业完成多项工作,但绝大部分工作都会被隐藏在水面之下,不为外界所知。附在CSR(ESG报告)后公布的鉴证报告则提供了一个公开的线索,去探究服务商们与大企业客户的连接情况。

在ESG报告鉴证服务上,TIC(测试、检验、认证)机构已经成为能够与“四大”竞争的专业服务提供商。在其他围绕着企业ESG实践展开的服务市场中,TIC机构也已经成为主角之一。

一个由风险催生的行业

TIC这个行业在大众层面上的知名度不大。这是因为,TIC公司的客户是企业或政府组织、非营利机构。它们为公司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提供第三方检验和认证,促进买卖双方的顺利交接。新冠疫情以后,检验检测机构逐渐开始更频繁地与普通人的生活勾连到一起,TIC公司承接了很多对人、进口商品及冷链食品的检验检测以及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本质上,TIC是一个基于风险而生的行业。每一次风险的大范围叠加,都伴随着TIC业务的进一步扩张。

世界上最早一批TIC公司是伴随着大航海时代开启诞生的。在国际贸易的大部分场合,买卖双方无法当面交接货物,在长途运输中又有可能造成货物缺损,这就需要一个有资质、有权威且独立于贸易关系人之外的第三方来对货物进行检验。最早的国际知名TIC公司是英国劳式船级社(LR),已有260年历史。目前在中国广泛开展业务的几家老牌机构,如法国船级社(BV)、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和天祥集团(INTERTEK)也都有一百多年历史。这几家公司初创时都服务于海运,靠着为海运船只和船上的谷物定损起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 TIC公司的业务随之迅速拓展到远东,包括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据《上海港志》记载,上海船舶的入籍检验,在晚清与民国时期均由外国船级社代办。

在长时间的扩张当中,此类公司的业务也脱离开了海运,延伸到各个领域。目前世界排名前列的跨国TIC公司,如欧陆集团(Eurofins)、SGS、BV和天祥的业务涵盖了很多行业,包括对消费品、药品、工业制品的检验认证,也包括了对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劳动用工等各项标准的检测和认证。在传统业务检验认证业务的基础上,他们还设有培训、咨询、资产管理的业务。

改革开放后,外资TIC公司一度被拦在国门之外。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明确规定,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外资检验机构。在此期间,中国检验检测业务一度由国有机构包揽,直到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才明确了外资TIC的合法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麦当劳儿童餐附送的玩具意外地成了撬动这一进程的重要支点。

對30多年前的麦当劳来说,向中国孩子“送玩具”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承担巨大的安全风险:孩子们可能会边吃饭边玩玩具,还可能把玩具拆开来,放进嘴里。

本文刊登于《中欧商业评论》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