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路径
作者 宋丽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质量,文章从课程设置、理实结合和评价体系三个角度切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课程模块,理论实训融合并举;增设课时安排,岗位技能课程科学化;多学段统筹规划,岗位技能课程集中化;以证代考创新 ,学习评价模式多元化;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职业能力持续增强等建议,旨在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有效对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期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应对这一变化时,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聚焦于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期为提升专业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提供参考。通过系统梳理课程设置、理实结合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不足,为相关人员提供改革思路,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1+X证书”制度的基本内容

“1+X证书”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X证书”制度创新性地整合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该制度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取一项或多项职业技能认证,从而增强其职场竞争优势,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可以有效推动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通过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对接产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该制度的推行还将推动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学分银行制度,为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总体而言,“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也将促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1]。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其现状直接关系到专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然而,当前该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效果。在课程模块设置方面,专业核心课程如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占比较大,而新兴技能课程如景区讲解、旅行策划等覆盖不足,难以全面匹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纲要求。在课程学时分配上,理论课程占比过高,实践教学时数不足,导致学生实操能力欠缺。在课程内容组织上,知识性、理论性课程与技能性、实践性课程衔接不够紧密,呈现碎片化特征,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专业技能。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过于侧重知识考核,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评估,评价方式单一。此外,部分教师职业能力有待提升,难以满足“1+X证书”制度下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些问题导致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影响了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顺利过渡。因此,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成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意义

(一)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发展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该制度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通过开发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能够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及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协调平衡。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学历证书,还能使其掌握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的实践技能。此外,“1+X证书”制度的实施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使他们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证书类型。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