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旅游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分析了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并提出五个方面的培养路径,即融合文旅理念优化培养方案、联结产教资源构建实践平台、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教学创新能力、整合数字资源培养创新应用能力和健全评价机制激励多元化发展,强调高校应紧密关注行业变化,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呼吁行业与高校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以适应文旅融合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行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文旅融合是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反映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标志着文旅融合进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文化资源与旅游要素深度整合,催生了文化旅游、创意旅游等新业态,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旅融合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还推动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增强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体验的质量。这一趋势对旅游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文章旨在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分析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培养路径,以期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文旅融合背景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一)文化素养要求
文旅融合背景下,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要求显著提高。这不仅体现在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还包括要求学生对世界各国文化有相应了解和拥有跨文化交流能力。旅游管理人才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准确把握不同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巧妙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创新性地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体验的文化价值。同时,旅游管理人才还需要具备文化解读和传播的能力,能够将抽象的文化元素融入生动有趣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在旅行过程中感受文化魅力,获得文化滋养[1]。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
在数字化时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不仅限于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和互联网应用,还包括对大数据、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前沿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旅游管理人才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系统和数字平台,如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智能导游系统和智慧景区管理系统等,以提高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应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游客行为和市场趋势,为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决策提供支持。此外,旅游管理人才还需要掌握新媒体运营技能,能够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进行旅游目的地推广和品牌营销。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延伸到文化展示和传播领域,要求旅游管理人才能够灵活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新文化展示方式,从而提升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感。
(三)创新能力要求
对于创新能力的要求首先体现在产品创新方面,旅游管理人才需要能够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并具备跨界思维,能够将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创造出新的旅游体验形式。创新能力还体现在创新商业模式上,旅游管理人才需要突破传统旅游业态的局限,探索“文化+旅游+X”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如“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此外,旅游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还包括服务创新,能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创新能力还延伸到文化创意领域,要求旅游管理人才能够将文化元素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