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家体育强国战略和有关政策文件的引导支持下,河北省抓住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找准区域经济增长的抓手,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内容与形式,乘体育事业发展之风,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文章以“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为背景,在分析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河北省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期能为全区域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十四五”;体育旅游;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体育科技研究课题资助项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背景下对推进河北省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5CT30)的研究成果。
引言
国家体育总局于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对“十四五”规划期间的体育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紧紧围绕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明确要求“体育需要立足创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与风险意识”,从12个部分入手,强化体育在经济、法治、文化、对外交往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在冬奥会等各种体育赛事、全民健身运动热潮的号召下,河北省贯彻“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要求,全面推进体育事业与社会公共事业、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开拓体育事业前进道路;并抓住体育事业大力发展的机遇,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发展质量。
一、河北省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明确要求下,河北省拓宽体育事业发展思路与视野,在相关政策文件的号召与支持下,主动推动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并取得喜人成果,为其后续进一步落实体育发展规划、优化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结构夯实基础[1]。2023年河北省体育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公布了河北省6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3条精品体育旅游线路等。
例如,秦皇岛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放大区位优势,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秦皇岛场景,抢抓体育产业新机遇,推动体育与文旅双向奔赴,形成“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如2022年3月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北方总部基地落户秦皇岛,国家帆船帆板队130人在蔚蓝海岸训练备战奥运会,秦皇岛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条件,还吸引水上运动爱好者前来旅游。再如,在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将秦皇岛市海港区杜庄镇的废旧工厂资源利用起来,经过独特的设计,将其改造为首钢赛车谷,承办各种赛车活动,并辐射带动汽车后市场、汽车教科研等多个功能板块高度聚合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背景下,河北省积极响应规划要求,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通过人为改造,将其开发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聚合地,在服务当地民众的同时,吸引外来游客,以体育旅游事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
二、河北省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期间,河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并取得喜人成果。但是,对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进行细致分析可知,仍有部分问题存在,如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协同机制缺乏、政策支持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这些都直接阻碍了河北省全区域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一)产业发展不平衡,向旅游产业倾斜
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要求提出后,河北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体育文化事业相对忽视,将更多的资金、资源向旅游产业倾斜,更加关注与区域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旅游事业,体育文化事业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活力与动力未得到重视。虽然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要求下,河北省逐渐认识到体育文化事业的重要性,但是,其在推进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的影响,产业融合仍存在向旅游倾斜的问题,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较小,未充分发挥体育资源对区域经济整体建设的作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