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明确:禁用复原乳!相关新规即将实施
9 月16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1 号修改单将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明确,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牛(羊)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使用复原乳生产的乳品不得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 乳”,将作为调制乳管理。酸奶、奶酪、冰激凌等产品仍可合法使用复原乳,但必须明确标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提示
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效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 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效,不要盲目相信此类宣传。
近期,有些网购平台不法商家把普通食品包装成“保健酒”“增高粉”“瘦身咖啡”,甚至宣称鱼油、代用茶、蓝莓、氨糖软骨素、红曲胶囊等产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效。个别品牌打着“营养师”“知名专家”旗号推销保健品, 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药品具有严格区分。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严令禁止对食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消费者既要防范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又要防范食品冒充药品。一方面,不法商家为兜售普通食品,刻意模糊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药品界限,明示或暗示普通食品具有保健功能或功效。比如在市场营销环节通过口头宣讲、微信群、宣传册、直播间话术等大肆宣传功效,炒作“养生”“天然”“调理”“减肥”等概念。另一方面,不法商家为兜售保健食品, 通过虚构科学实验、营养指导、专家背书等方式,夸大功效或者宣传具有“降血压”“抗癌”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效。
选购声称具有健康功效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标识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还是药品。购买保健食品
2025 年上半年全国食品安全
监督抽检结果公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2025 年上半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通报显示,上半年全国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63.9 万批次, 总体不合格率为2.61%,较2024 年同期下降0.17 个百分点。消费量大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畜禽肉及副产品,肉制品, 乳制品的监督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0.37%、0.46%、0.61%、1.04%、0.03%,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与2024 年同期相比,生干坚果与籽类食品、水产品、餐饮食品等22 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降低,水果、鲜蛋、特殊医学配方食品等16 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上升。抽检样品不合格主要为农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有机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检结果,已按有关规定及时开展核查处置,严格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要认清“蓝帽子”标志,依据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用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备案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网上选购保健食品,要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朋友圈、微信群、小程序等推销信息。线下选购保健食品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单位购买,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
2025 国民营养计划· 临床营养行动大会在江苏淮安开幕
8 月23 日,2025 国民营养计划· 临床营养行动大会在江苏淮安开幕。本次大会汇聚国内外临床营养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特医食品发展、临床营养诊疗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介绍了临床营养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发展规划。专家学者分别就膳食与癌症预防、特膳标准体系建设等主题分享前沿成果。来自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专家介绍了临床营养领域的国际经验,为我国临床营养发展提供借鉴。
近年来,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已累计批准263 个特医产品, 覆盖所有品类,抽检合格率连续5 年保持在99% 以上。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持续优化审评审批,深入推进分级分类注册改革,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临床急需产品,同时加强科普宣传,提升社会认知。
本次大会为期3 天,设置多个分会场,涵盖“无饿医院”建设、临床营养诊疗示范病房、特医食品标准体系等重点议题。大会还将通过专题讨论、案例分享等形式,推动临床营养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实践指导,助力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今年前7 个月市场监管部门抽检饮料11.19 万批次 不合格率0.57%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截至7 月底,2025 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对饮料产品开展监督抽检11.19 万批次,涵盖微生物、质量指标、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8 个类别94 个项目,检出不合格样品636 批次, 不合格率0.57%,不合格问题主要为微生物指标不达标、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等,饮料类食品整体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各地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立即采取下架、封存、召回等措施控制风险;督促饮料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优化生产工艺,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科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饮料产品开封后需尽快饮用,减少微生物繁殖;拒绝购买包装破损、密封不良的产品,避免污染;控制含糖饮料摄入,保持饮食健康;警惕虚假宣传,勿信饮料具有治疗功效。
内蒙古海拉尔
“阴阳菜单”火锅店被罚10 万元
2025 年8 月1 日,有网友发布短视频反映,内蒙古海拉尔区“蒙元牛门焰传统涮火锅”店涉嫌存在“缺斤短两”“阴阳菜单”等问题。海拉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8 月2 日对该店进行立案调查,于8 月4 日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并告知当事人权利,当事人在法定时间(五个工作日) 内未行使陈述申辩权、未提交听证申请。2025 年8 月12 日,海拉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相关规定,对当事人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交易等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当事人作出警告及罚款1 0 万元的行政处罚, 当事人已缴纳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