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辽宁
作者 毛娅旋
发表于 2025年9月

辽河平原的秋日晚风总是裹挟着炭火的气息,从长白山余脉吹向渤海湾,在辽宁大地上勾勒出一幅独特的烧烤地图。

作为土生土长的辽宁人,我深知这片土地上不同城市的烧烤风味。锦州的咸香、丹东的鲜甜、盘锦的膏腴、沈阳的交融,它们共同编织了辽宁人关于夜晚的集体记忆。烧烤在这里早已超越了果腹的范畴,成为一种地理标志,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哲学。

锦州是辽宁烧烤的“王冠明珠”,这座辽西小城用两千多家烧烤店诠释了何为烟火人间。20 世纪90 年代,当自行车厂的辐条被下岗工人改造成烤签时,谁承想这竟成就了一座城市的味觉传奇。锦州人将粗犷与精细奇妙融合,创造出“无所不烤”的美食宇宙: 干豆腐卷大葱的朴素、烤螃蟹的豪气、鸡头的细巧,以及那秘制中草药调料与满族大酱的绝妙配比……每当夜幕降临,锦州的街巷便可见开豪车的老板与骑电瓶车的打工人在同一张桌前喝酒撸串,所有的社会身份都在炭火前消弭无形。这种平等与包容,恰如锦州烧烤的滋味:咸香中带着一丝回甘,热烈却不失分寸。

丹东的烧烤则流淌着鸭绿江的水韵。作为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这里的烤架上既有黄海的馈赠,又有朝鲜族的智慧。丹东人追求的是食材的“鲜”之本味:白蚶子在炭火上“啪”地爆开,秋刀鱼仅以海盐提味,就连烤猪肉也要蘸上朝鲜族辣酱,在甜辣中寻找平衡。高丽街的霓虹与断桥的剪影在夜色中交织,食客们就着冰镇的大香蕉汽水,品尝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融合的生活美学。丹东烧烤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边境城市的开放与冒险精神,化作了味蕾上的惊喜。

盘锦这座“湿地之都”的烧烤,则充满了辽河三角洲的丰饶气质。稻田蟹在锡纸中烤出金黄流油的膏黄,渤海湾的蚬子在铁网上引人垂涎,就连寻常的烤牛肉也因邻近和牛产地而格外肥美。盘锦人吃烧烤豪爽,习惯以“盘”算,河鲜与海鲜在炭火中各显神通, 配上一碗珍珠疙瘩汤,便是对“鱼米之乡” 最豪迈的礼赞。这种源自湿地生态的饮食智慧,让盘锦烧烤在粗犷中藏着精细,在豪放中透着精巧。

而沈阳,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则将辽宁烧烤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西塔街的韩式烤肉与老四季的东北烤串在此相遇,形成了奇妙的“混搭DNA”。在工业遗迹改造的文创园里,年轻人们围坐在复古烤炉前,品味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新旧交融的城市记忆。沈阳烧烤的包容与创新,恰如这座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之路——厚重却不失灵动,传统中孕育新生。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