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渴”到“科学补水”运动这杯水值得“卷”
作者 景明
发表于 2025年9月

在全民健身热潮下,健身房、运动场及马路上处处可见挥洒汗水的身影。运动健身人群从渴了就随手抓起一瓶水灌下去,到对着配料表研究健身后需要补充哪些营养素,进阶到“成分党”仔细考究营养成分表中的“NRV%(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运动健身人群对喝水这件事的讲究,还真不是矫情。因为立秋虽至,“秋老虎” 的余威尚存,炎热天气叠加运动,身体大量出汗,流失的不仅是水分, 还有电解质。

电解质为什么这么重要

汗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含有钠、钾等电解质。这些物质对维持心脏跳动、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科学饮水有助于保持电解质平衡。曾经,“解渴”是驱动人们喝水的本能行为,有些人甚至“不渴不喝”。我们对水的要求是干净安全就够了,最多是在炎热的夏天,把一杯白开水换成一瓶盐汽水。慢慢地,“持续补水”“不要等渴了再喝”的理念被人熟知。但现在,随着高强度间歇训练、普拉提等“硬核”运动的流行,“怎么喝”变成了和“怎么练”“怎么吃”并列的健身必修课。

美国运动医学会指出,中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每小时1 ~ 4 升的体液流失。如若不能及时补水,可能会导致脱水,疲劳、肌肉痉挛和心脏负荷增加等风险也会大幅提升。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