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取决于我们自己
作者 刘怡
发表于 2025年9月

自2008 年北京市统计局首次将反映居民幸福感的“幸福指数”列入“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至今已经第17 个年头。确实, 幸福是实在的感受,是主观性体验,它包括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充实感,以及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自我肯定。幸福与否,就应该自己说了算。

生命的意义:直面幸福与苦难

1969 年,美国心理学界的一项研究发人深省:幸福与苦难的情绪体验居然是两个独立的变量,不像人们普遍认为是一对相反的情绪,单纯减少苦难,不能增加幸福感,充其量只是不那么痛苦而已。怪不得“做到(不做)某件事就能幸福”的“幸福口诀”是错的。

幸福与苦难的共通之处就是都能够直击灵魂,幸福感令人产生愉悦,彰显生命美好。而苦难令灵魂颤动,深深打击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信心。尽管如此,苦难却能唤醒生命的无尽潜力,使之处于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历尽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随之丰满起来的灵魂遂成为幸福体验的真正源泉。

就如奥地利精神病学医生维克多·弗兰克尔,他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所有痛苦都是考验人性的机遇。痛苦在被清晰明确地认识之后,就不再是纯粹的折磨了。炼狱般的痛苦不会磨灭人性中最光辉的部分,因为人性的光辉往往存在于爱与希望之中。维克多·弗兰克尔一生都在传递这份“爱与希望”,用“意义疗法”治愈病患,对于生命的诠释他也是最积极主动的,他终身努力工作和生活,在67 岁时学习了飞机驾驶,80 岁时还在坚持攀岩运动,于92 岁高龄离世。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